本项目服务期截至2016年8月31日,请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015炎症性肠病进展大会(AIBD)于2015年12月10~12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召开。会议获得美国胃肠病学会(ACG)、美国胃肠病协会(AGA)、北美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NASPGHAM)和英国胃肠病学会(BSG)支持,内容涵盖IBD的临床治疗和管理策略、儿科IBD的治疗进展、患者护理及基础研究四大专题。60位专家组成员主持会议并与参会者展开热烈讨论。
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学术赞助,爱唯医学网(www.Elseviermed.cn)精选本次大会前沿课程,并邀请中国炎症性肠病领域知名专家进行点评。同时所有课程可在iPad、IPhone及大部分Andriod终端播放,方便您随时学习炎症性肠病领域前沿进展。
隐藏


Therapeutic Techniques for Dysplastic and Mass Lesions in the Colon: Targeted Biopsies, EMR, and ESD
结肠不典型增生及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技术:靶向活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演讲者: Mayo Clinic  Edward V Loftus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大多数结直肠不典型增生或炎症性肠病(IBD)是内镜下可见的,而并非扁平或不可见。息肉不典型增生已被确认为一种实体病变。来自波士顿和西奈山的两项研究显示,如果息肉不典型增生病变存在明确的边界且能够进行内镜下切除,并且周围区域没有其他不典型增生病变,则可以在内镜下切除。

西奈山医院使用靶向活检和色素内镜的数据显示,与接受随机监测活检的受试者相比,在未染色靶向活检中检出不典型病变的比例更高,但并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染色靶向活检组则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优势。结合后两组患者的数据后发现,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也显著高于随机监测活检。因此,这项研究表明靶向活检确实可以提高检出率。此外,接受未染色和染色靶向活检受试者的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实际上很相似。专家认为,目前的检出率不断升高与高分辨率内镜及视频监控设备的出现有关,因此某些病例无需应用色素内镜检查,通过靶向活检即可发现。

亚利桑那州和佛罗里达州梅奥医院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色素内镜,可以使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增加至少1倍,某些情况下甚至增加6~7倍。因此,这项研究的证据表明,使用色素内镜确实能够实际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检出数量。罗切斯特梅奥中心对既往接受过白光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在随访中对其进行色素内镜检查,研究数据支持对存在结直肠不典型增生病史的高危IBD患者应用色素内镜。

接下来作者简单介绍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MR是基础技术,即通过注入生理盐水使息肉隆起并将其切除。具体而言,在病变的6点钟方向在黏膜下注入液体使其隆起后,使用圈套器将病变部位一次性切除,如果病变较大,也可以分块切除。如果存在任何残余组织,则可以使用圈套器或某些其他消融技术,如氩等离子凝切(APC)来处理切缘。如果病变位于直肠或盲肠以外的其他部位,还应对病变区域进行标记。此外,如果因切除的病变组织较大而无法通过内镜抽吸功能取出,可能还需要使用Roth回收网篮或其他类似设备将其取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IBD患者中病变组织的切除:由于存在慢性炎症,经常存在纤维化,这是最大的挑战。此外,在将常规EMR应用于IBD病例时,一个常见问题是有时无法在组织病理学分析中评估切缘。在某些情况下,在结肠EMR操作过程中,在进行注射和染色并切除病变后,可能会发现靶征,应该考虑患者可能已经发生穿孔,即意味着已经切除了整个固有肌层,因此会在病变基底部发现反向镜像靶征。并没有证据表明在EMR操作期间发现靶征是预后不佳的指征。

显然,某些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病变并不适合进行EMR。如果为凹陷性病变,则可能并不适合进行EMR,因为这意味着或许已经存在黏膜下侵袭。如果明确显示为Kudo pit分型的Ⅴ型,也不适合进行EMR。如果尝试在病变下方注射而未能使其隆起,则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EMR,因为或许并不适合应用这一技术。

ESD的操作更加复杂,并且需要专门的培训。在其操作过程中,需要谨慎分离黏膜下病变,并且操作范围更加局限。ESD耗时更多,所需的技术水平更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但能够通过这一技术切除一些特殊病变。进行ESD操作时需要在内镜末端增加一个软帽,并使用二氧化碳吹入器。了解各种黏膜下注射液体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仍需要尽可能使病变隆起。此外,还需要非常熟悉所使用的电发生器,以及内镜刀、coagrasper电凝和止血夹等配件。进行ESD操作,首先需要识别病变。第一步对病变进行染色和标记,使用内镜刀在病变周围进行标记,并注射液体以清楚显示病变轮廓。第二步在黏膜下进行液体注射及环状切除。第三步剥离黏膜下空间。第四步去除病变组织后进行止血。最后还要制作标本提供给病理医师,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侵袭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