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

陈韵岱:心脏影像技术与临床实践的完美结合——CICI 2016会前专访

作者:陈韵岱 来源:《门诊》杂志 2016-10-12 16:11点击次数:633发表评论

陈韵岱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介绍:
陈韵岱,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委员,北京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及中国循环等杂志的编委。美国TCT、欧洲PCR国际会议的主席团成员,长城国际心血管病大会、CIT、介入论坛的主席团成员。国家863科技课题及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陈韵岱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推动心脏影像技术的进步,心脏影像技术在跨学科协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第十三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 2016)召开之际,《门诊》杂志特别约访大会主席陈韵岱教授,请她分享本届CICI的亮点以及心脏影像技术对提高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意义。

《 门 诊 》 : 去 年 , 心 脏 影 像 及 心 脏 干 预 大 会(CICI)提出的新内涵包括“Corporation Innovation Change & Inversion”。对于学术会议而言,从形式上实现前三点或许不难,而做到Inversion即“转化”则有较高难度。请问您如何理解CICI的Inversion和实现方法?

陈韵岱教授: “转化”一词现阶段在各行各业都有较多提及。在医学领域,我们希望各种科学理念、创新技术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并给患者带来获益,所以“转化”势在必行。之所以“转化”是CICI四个新内涵中最后一个目标,其实蕴含着我们对CICI的期许。CICI举办至今已有12届并做出了一定成绩,历届CICI均安排了与转化医学相关的基础教程,以及最新技术、临床研究、病例报告等内容的展示。另外,我院医工团队共同合作研发、建设的信息化中心、数字化导管室、远程心电监测等项目,实现并申请了不少实用型的国家发明专利,这些都作为临床转化的成功案例通过CICI平台传递给外界和同行。

近年来,我们中心积极开展与医疗企业合作创新的工作,并把这一协作模式推向全国多家省市级医疗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也应用到了现有的转化成果。总之,医学领域的转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转化是一种理念的倡导,同时也是科研成果创造价值的标志。

《门诊》:CICI已召开了12届,心脏影像的学术内容有别于心血管病学其他专科,无论是最新研究更新的速度,还是相关技术进步的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心脏影像更偏于临床实践,是否要依靠心脏干预学术部分的理论升华使内容更为丰富和完整?两者之间是怎样的逻辑联系?

陈韵岱教授: 从第一届CICI开始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后续会议内容陆续引入多种影像技术,第八届CICI大会正式命名为心脏影像和心脏干预。首先,心血管领域的创新技术和精准策略离不开影像学的进步;其次,心脏干预的英文是intervention,介入医师可能理解成介入,实际上CICI提出的intervention还包含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也可以称之为干预,比如对患者的宣教、药物治疗和医疗器械治疗等,都是干预的手段。因此,心脏影像和心脏干预两者在这个会议平台形成有机的结合。我们希望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即影像设备和技术的革新为患者提供全新的干预策略。

《门诊》:由于心血管专科的特殊性,介入医师自身需要掌握心脏CT、心脏超声、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等读图甚至操作。心血管专科医师对影像技术的掌握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影像科专家在诊断过程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CICI一直邀请超声科、核医学科专家参会,请问会议设计如何让跨学科的交流产生更高的效益?

陈韵岱教授: 这几个问题涉及心血管学科建设的思路。应该说,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都离不开影像技术。以往,心内科关于心脏影像方面的工作是“瘸腿”的,涉及影像学的操作往往交给超声科、放射科或核医学科等医师,检查报告也必须由其他影像专业医师出具。慢慢的,各科医师开始关注、效仿欧美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无论是心内科医师,还是放射科等其他专业医师,都需要把目光共同关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通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影像学表现,最终制定出适合的诊疗策略。这就是多学科团队的工作形态。

在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的早期,临床医师忙于开展手术,无暇顾及心脏影像领域有哪些新的进展。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介入医师个人也成长到一定程度,必然思考做不做、为什么、怎么做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目的是寻找更适合的策略让患者获益最大。此时,就必然需要影像学的支持。所以当进入到高级阶段,心内科和不同影像学专业之间产生交集,最终反映到临床工作中。

影像学专业同样如此,在刚开始从事临床影像工作的起步阶段,影像学医师会普遍关注肾、脑、心、骨骼、肿瘤等不同学科的影像学技术和方法,然后逐渐认识到影像学技术必须与临床专科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最终成长为在专科层面更能提供临床指导价值的影像学专家。这就是心脏影像相关专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门诊》:本次CICI会议期间还将特设美国心血管核磁共振成像协会(SCMR)为期2天的CMR课程,作为第十三届年度会议CICI前的一个附属活动。请介绍这一培训课程的内容、亮点和学习价值。另外,您曾经提及过CICI与国际合作更专注于科研方面,此次课程的召开是否意味着CICI将加快在培训方面的国际化程度?

陈韵岱教授: 本次心脏核磁培训精品课程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核磁影像中心合作,由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中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CMR优秀专家担任教师团队,设计课程覆盖CMR基础知识诊断;CMR技术在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脏衰竭等疾病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日常工作常规应用等内容。通过这个国际合作平台,我们中心已有多位医师赴宾大进修,并且和宾大联合申报关于核磁的科研项目。以上这些合作都经过双方专家多番论证,旨在使更多心内科医师关注、应用核磁技术。本次课程藉由CICI的渠道,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希望通过参与培训的医师,进一步提升我国心脏核磁检测的利用率。

提及国际合作,我们中心也像国内其他同道一样,努力往国际化的目标去推进。深刻思考成绩和不足,会发现虽然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人才队伍的建设仍不够完善。比如在硬件方面,目前大型影像设备已逐渐普及到县级医院,但这些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利用率往往不高。即使有所应用局限性也非常大,许多情况下一台非常先进的大型设备,其全部功能只实际应用了很小一部分。这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影像学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临床医师影像学方面的培训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希望借助CICI等学术平台加强国际交流,让更多临床医师能够学习到发达国家影像学领域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技巧,改变现在影像学设备学习和应用的模式,让更多患者真正从这些先进技术中获益。

《门诊》:请您回顾一下最近一年来心脏影像领域比较重要的更新和进展有哪些?在您看来,目前我国关于该领域的临床科研工作有哪些改进的空间?更具现实性的研究方向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

陈韵岱教授: 确实,近年来心血管病学影像方面的发展比较平稳,个人觉得类似锦上添花的作用。通过影像学评价,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改进诊疗策略,这也体现在国内外指南和共识的更新。比如心脏CT的进展,2016年初已发表的研究显示通过CT的评估能够预测部分高危人群以及一般人群十年冠心病风险。总体而言,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很多方面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但仔细分析,相比国外心脏影像技术最优秀的医疗中心,我们在尖端技术上并未落后太多。另外,我们中心还和美国专家共同合作的核磁研究项目,通过核磁技术来观察不稳定心绞痛的斑块情况。这些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也促使我们朝着明确的方向不断努力。

此外,OCT、IVUS、FFR等影像学和功能学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研究可谓方兴未艾。比如2012 EuroPCR会上来自意大利的Francesco Prati教授公布CLI-OPC研究结果显示,OCT指导PCI可改善临床预后,且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一年内心原性死亡或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风险均显著降低(6.6% vs. 13%, P=0.006);2013年7月Boston Scientific发布的新一代IVUS导管OptiCross™,相比之前IVUS导管成像分辨率更高;FFR则在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这些影像学工具能够指导临床策略并改善预后,证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当然不同的技术各擅胜场,还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不断优化。

《门诊》:影像技术主要目的是优化诊断治疗的结果,在科研尤其是机制方面,基础研究的价值未被充分认知和挖掘。对此您有何看法和建议?未来是否有计划通过CICI平台推进这部分的工作?

陈韵岱教授: 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转化,即如何将国产影像设备研发的创新理念转化为应用于临床的现实;另一方面是科研,包括偏基础研究如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科研层面的内容在CICI中所占比例不多。原因在于科研并非普及性的工作,需要完整的专业团队深度合作,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开展实验等。因此在CICI的平台,我们更希望对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医师给出研究方向的指引,本次会议我们特别邀请到多位两院院士,专门讲解心脏影像的定义和机制研究等内容。

从研究方向来看,影像学能够定性、定量评价心血管疾病情况并指导治疗,但方法学上则需要通过影像技术提炼出临床上一些关键的定义和问题,并最终解释清楚。例如针对冠心病,过去更关注血脂异常、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在影像学的帮助下,一些非传统、新的危险因素也能得以验证。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借助影像学设备(IVUS等)可以提示识别易损斑块。除了危险因素,我们还希望影像学设备能够找到新的干预靶点。其他如RAS阻断、心肌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敏感性等,都可以通过影像学的判断予以证实。CICI非常重视心脏影像机制研究,专家们提出新的诠释或思路,将对研究人员带来启示。真正钻研进去并取得成绩,必须依赖团队的深度合作,围绕目标扎实地开展研究。

陈韵岱教授寄语:各位专家、同道,我谨代表CICI组委会感谢各位对CICI会议多年来的鼎力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关爱,CICI无法走到今天的高度。我们致力于将心脏影像和心脏干预做好,帮助广大医护团队和患者。希望这个交流、培训平台能够扎扎实实的办下去,也希望各位在今年的会议上有所收获。谢谢!

陈韵岱的文章
学科代码:内科学 心血管病学   关键词:陈韵岱 心脏影像技术 ,名家讲坛 爱思唯尔医学网, Elseviermed
来源: 《门诊》杂志
《门诊》杂志介绍:《门诊》杂志创刊于2009年夏,是以心血管临床最新动态为主要传播内容、现代传播学为基本理念的医学类杂志,其宗旨是及时反映心血管领域的临床新技术、新成就、新进展,由上海东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临床学术跟踪是国际高端医学媒体应用的信息开发概念,它能帮助媒体及时掌握最新的临床动态。《门诊》杂志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的临床学术跟踪体系,全面跟踪并报道医师的最新观点,最新临床进展,最新病例,最新科研成果及数据分析。 马上访问《门诊》杂志网站www.menzhen.org
顶一下(0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